新闻网讯 9月1日上午,中央民族大学朴永光教授应邀在线为我校音乐学院师生作夏季学期高端学术报告。报告会以在线直播的方式进行,音乐学院舞蹈系以及全省各高校舞蹈系师生共200余人参与了本次报告会。音乐学院舞蹈系李斌老师主持了会议。
本次讲座以《民间舞是什么》为主题,围绕着民间舞这一概念开展学术报告。首先,朴永光教授对民族舞蹈、民间舞蹈、民俗舞蹈分别进行概念阐述,又综合分析了叁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他认为判断一个舞蹈是否是民间舞,不仅仅看在哪儿(空间)跳?或什么人(主体)在跳?更重要的是看跳的舞(形态)是不是民间舞?
其次,朴永光教授从多方面总结了狭义的民间舞的概念。民间舞是由民众创造、传承和发展,且为广大民众享有和传播的舞蹈形式。民间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各种形态均在不同的生活文化情景语境中,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发生。民间舞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创作形成演化,同一形态在不同历史阶段,形制、意涵、功能等都有不同发展变化。民间舞的形态动态方式、情感表达方式、服饰等方面,会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文化语境的变化,话语权力的干预,外来文化的影响,文化观念的搏弈,传递主体的修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民众各种需求的日趋增多,创造出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舞蹈形态,由此形成了自娱、祭神、慰灵、驱鬼、娱人、求偶等多种功能的舞蹈种类。其形态在相应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语境中,依照不同的方式传承。
最后,朴永光教授根据民间舞的文化主体、历史延展、动态成因、形态变化、种类生成、文化传承、文化内涵、形态差异、社会功能九个角度或层面认识和陈述民间舞。其中提到的语境、场域、涵化、互文等概念,给与会者带来全新的认知与思考。朴教授指出,我们正在使用和实践着“民族民间舞”和“民间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认识“民族舞是什么”与“民间舞是什么”的理论问题。
朴永光教授,文学硕士与法学博士,现为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中央民族大学副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评审专家,“荷花奖”“群星奖”“桃李杯”“山花奖”等各级各类舞蹈比赛评委等。出版专着6部,合着8部,译着2部,主编3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省部、校级等多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