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属于英语系,可提起教研室的老师们,各系领导、教师却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她们“巾帼不让须眉”,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忘我的奉献精神,为培育合格的基础教育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教研室有教师17人,其中女教师15人。平均年龄30岁,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因为年轻,她们教学经验不足,她们孩子小、家庭负担重;她们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又要保持年年提高的通过率;而她们面对的是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但她们克服了困难,实现了既定目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通过率连年名列学校前茅。2002年通过率为74.53%,2003年为78.88%,2004年为75.7%。她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练内功、强素质、岗位创佳绩” 是教研室工作的目标和口号,她们非常注重教师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全体教师责任感强,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她们还经常组织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侧重加强了对“二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金融知识、科技知识的学习。系统的学习,使教研室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推动了整个教研室乃至整个系的工作。“舍小家顾大家”,紧紧盯住奋斗目标不放松。制定了详实周密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了教力,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教学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了落实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并注意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密切关注学生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和节奏。在科研方面,教研室共组织教师参编各类教材7部,一年中发表论文近30篇,获得不同层次的奖励多项,还争取到了 2003—2004年度校级教学研究立项经费。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种种困难和压力面前,教研室能够将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一是及时了解和把握每位教师的性格特点、教学水平和年龄搭配,使整个教学科研工作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二是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教师,教研室负责人及时谈心沟通,工作到人、入心,凝聚了全体教师的意志,发动大家团结协作、合力攻关,营造了一心一意、同心同德为工作的良好氛围。在这温暖和谐的环境中,在这个团结向上的集体中,默默奉献,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多年来,每学期人均加课50节以上,还要批改大量试卷、论文等,要与各个层次的学生谈心;要举办语法讲座(每周基本上都要牺牲一个休息日);特别是临近考试的几个月,她们更是顶着强大的压力,不辞辛苦,想方设法为学生进行心理的疏导和学习上的辅导。几年来,她们的巨大付出是无法用数字来统计的,她们表现出那种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高度负责、甘于奉献的精神感动了每个系的领导、老师们和每一届学生们。为了迎考,吕凯良、位巍两位教师将婚期推迟;于桂枝老师在临近产假的前一周还奋斗在教学一线;孙文荣老师怀孕期间仍勇担重任,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使一个基础较差的班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李萌、解淑暖等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老师,勤奋好学,虚心求教,很快就成为了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教研室主任郭晓红更是以身作则,成为名副其实的带头人。郭晓红的父母身染重病,她只能趁着假期匆匆探视,无法榻前尽孝。爱人在新疆挂职那年,她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承担所有家务和对年幼孩子的照料,多少次,孩子无人看管,她硬是带着孩子到学校为学生辅导、补课。有一次上完课时发现在门外等候的孩子已冻得浑身发抖,这时她也感到了母亲的内疚。但她都是默默承受着。教师们生病不敢请假,用她们自己的话说,想到了学生,这个假就请不起。
春天是美丽的季节,却是她们压力和任务最重的季节,她们无心春暖,无意花开,有的是干事创业的充实与喜悦。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教研室年年都受到学院的表彰和奖励,多位教师被评为校、院级优秀教师。2004年,她们这个集体成为青岛市“巾帼明星岗”,再一次受到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