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兜住底线、打牢基础、抓实规范、补齐短板、提升质量”的工作思路,本科人才培养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凝聚思想共识。第三次党代会确定了“人才培养基础工程”,先后印发《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芒果一流本科教学改革建设方案》《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芒果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意见》《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芒果课程质量建设主题年实施方案》《对于开展第三次教育思想大讨论 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通知》等,召开全校本科教育工作大会。修订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重塑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家国情怀、德才兼备”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本为本,践行四个回归,推动“四个转变”,构建“一二三四五”协同育人和“六个思政”六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推进地方高校“四个融合”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路径建设。认真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顺利通过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二、夯实课程教材建设,打造精品资源。打造优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2门,省级10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一门,省级14门,全国外语优秀教学案例特等奖一项,省级案例8项;获批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一部、省级一流教材17部,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规划教材4种7次。打造校内校外“一主多元”课程平台,上线校外知名平台在线开放课程179门,荣获各类优秀案例30余次。积极开展校级“以学为中心”课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专创融合课程、课程思政项目、虚仿实验项目、教材建设等项目825项,资助千余万元。
叁、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强化育人能力。推进优势专业建设,获批39个国家级、1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7个专业完成专家组入校考察。加强专业群建设,5个专业群入选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牵头组建省级现代轻工纺织产教融合共同体。优化专业结构,2018年以来撤销19个专业,停招28个专业,新增6个专业,将招生专业控制到78个。深化“四新”建设,制定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卓越教师、卓越法治人才、卓越新闻人才实施方案,2022年承办全国新文科建设高峰论坛、主办山东省新医科创新发展论坛,及时总结建设经验,《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芒果:创新推动特色新文科建设》和《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芒果:推进新医科建设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分别在省教育厅“战线联播”栏目和《光明日报》报道。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育人质量。强化科教融汇,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实行“一院一班”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全校共开设23个创新实验班,覆盖20个学院(部),获批国家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1个。深化产教融合,印发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芒果现代产业学院实施方案,立项建设16个校级现代产业学院,获批3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未来技术学院、1个省级行业特色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打造数字智慧医学等15个微专业,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新路径。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开展综合育人,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重构师范教育管理机制,深化与基础教育合作育人,推动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近五年3万余名学生参与大创项目,获批省级以上大创项目880项;本科生发表高水平一作论文369篇;获得中国高教学会排行榜竞赛国家级奖励1798项,其中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大赛)斩获3金9银15铜。
五、加强教研教改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深化“以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制定工作方案、“一院一策”和“一课一案”;加强教研教改,立项国家级新文科项目一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试点一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课题13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14项,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重点领域教学改革(“111计划”)建设项目核心单位3项、参与单位2项,山东省教改重大专项5项(含子课题)、培育项目一项、重点项目44项、面上项目49项,获批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夯实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公布350个校级基层教学组织,获批11个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