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校之根本、兴校之大计。学校第叁次党代会以来,校党委将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面统揽各项人才工作,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领导推动新时代我校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扣育才、引才、用才、留才全链条全环节集中发力,坚持自主培养和开放引才相结合,引领各类人才各展其能、各尽其才、才尽其用,营造人才成长沃土,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形成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党管人才·把方向
第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关键性、引领性工作,摆在学校事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统一领导、系统谋划。不断建立健全有利于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的体制机制,搭建人才队伍建设的“四梁八柱”。先后制定了《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芒果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19-2023)》《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芒果人事制度改革方案(2019-2023)》《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芒果“十四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芒果“十四五”人事制度改革方案》。
学校不断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设,成立完善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引进评价小组等议事机构,形成了既有统一领导、又有分工协作,既同向发力、又各专其职的人才工作格局。学校不断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引领发展”理念,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人才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校院系主动作为,全校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局面,形成了人才队伍建设的强大合力。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领导责任、工作推进、考核评价、督导问责机制,通过人才工作会议、专项工作推进会、高层次人才座谈会等合力破解工作难题。学校每年召开各学院(部)党委书记述职评议会议,将党建述职与人才工作述职有机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在奋斗和行动中体现“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芒果人”的情怀。
学校不断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优势,通过制定政策、创新机制、改善环境、提供服务,为一切有志成才的教职工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扎实推进党建、学术“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引导人才自觉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加强党情国情民情培训,引导人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增进政治认同。
师德为本·铸教魂
2018年12月,学校第叁次党代会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强调要“牢固树立师生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导向”,把师德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设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实施了师德师风建设计划,出台了《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芒果对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芒果师德教育实施办法》《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芒果专职教师任职资格和准入细则》《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芒果加强教师师德考核与监督暂行办法》《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芒果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芒果教师师德行为准则》等文件,在职称(职务)评聘、岗位聘用、绩效考核中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坚持师德失范“零容忍”。开展了“树师德、正师风”专项整治活动,引导教师自警自省,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
学校建立了教职工荣誉体系,出台《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芒果教师荣誉体系设置方案》,增强教职医务员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成就感、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全校广大教职医务人员中形成了爱教、懂教、乐教、荣教的良好氛围。获批山东省师德涵养基地。新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叁八红旗集体”1个、“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人、“中国医师奖”1人、全国抗疫“最美家庭”1个、“中国青年五四奖章”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齐鲁最美教师1人、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山东省“担当作为好干部”1人。
引育并举·强聚焦
第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人才工作主动适应“新常态”,2022年4月28日,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芒果人才工作会议召开,校党委书记胡金焱指出要围绕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立足新阶段,树立新理念,全面构建人才队伍发展新格局,按照“高峰+高原”学科总体发展格局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围绕高水平“学科集群”持续优化人才团队,进一步提高引育人才标准,高标准做好人才培养使用工作。
学校精准对接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构建校院联动、部门互动、上下齐动引才机制,压实引才主体责任,发挥高端人才以才引才、以才育才、以才聚才的头雁效应和引领作用,在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上开新局,构建人才队伍的“四梁八柱”。2018年以来引进博士及以上人才共计998人,其中引进全、兼职国家级人才56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688人,其中专任教师2591人,占教职工总数70%;学校专任教师博士率达到了71%,学校专任教师博士率近五年增加了21个百分点。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58%,专任教师高级职称的比例提高了13个百分点,具有国(境)外学习工作经历人员比例达到39%。学校现有全职工程院外籍院士2人,全职兼职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5人、109人次,泰山系列人才193人次。高层次人才数量实现了五年翻一番。学校高度重视博士后工作,学校博士后在站人数从2018年的582人增至889人,累计招收博士后1371人。2018年以来共获批博士后类相关基金670项。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个人发展和培育工作,不断优化教师发展培育体系,助力教师全面发展,在人才队伍培养上成效显著。学校立足人才成长进步,建立学校、学院、学科“三位一体”协调育人机制。对于具备冲击更高水平的青年人才,实行精准滴灌、重点支持,通过进修访学、发展培训、项目指导等多种方式支持他们快速成长。2018年以来新增全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获批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8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2人,泰山学者136人。21名学者入选2023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6人入选2023年“全球学者学术影响力排行榜”,86人入选2023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其中24人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新增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山东省顶尖人才“一事一议”团队2个,青岛市顶尖人才“一事一议”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引育计划团队26个。新增 “中国政府友谊奖”2人、“中国侨界贡献奖”1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先进个人”1人;山东省(高校)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佳案例2个。
搭建平台·优环境
学校贯彻“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人才培养使用理念,依托“基础平台、成长平台、激励平台”叁大平台促进各类人才发展,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是建设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施展自身价值的基础平台,完善评价考核机制,进行教学科研业务工作量测算,与绩效、工资、奖金等挂钩,实施动态管理,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用人机制;二是建设能够畅通教师发展通道的成长平台,修订完善职称岗位评聘体系,遵循“人岗相适、个性发展、学科差异、院为主体”的原则,设置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和服务社会型4种教师岗位,畅通各类人才发展通道,实行评审制、确认制、直聘制,解决好“新人”“老人”等各类教师职业发展问题。叁是建设以“叁大人才工程”为主体的激励平台,大力实施首席教授、特聘教授、青年卓越人才叁大人才工程,以破“五唯”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探索多元多维评价,打造综合评价体系,注重“称量结合”,追求人才取得成果的质量和成果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长远影响。
坚持正向激励,创新评价机制。实行代表作制度,更加注重质量导向;实行“第叁方学术评价”;实施动态管理,评聘结合,形成“能上能下”用人机制。实施特聘教授、青年卓越人才等校内人才工程,不唯“帽子”、不论资排辈、不追求成果的数量、不追求短期行为,注重长效,追求成果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长远影响。坚持以目标考核为基础,以绩效贡献为导向,落实学院主体责任,实施扩大学院绩效分配自主权的薪酬改革,形成较为完备的多元多层次薪酬体系,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激发学院办学内生动力。
风劲帆满海天阔,奋楫潮头逐浪高。在学校“十四五”规划锚定的人才队伍集聚工程建设中,一支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队伍喷薄而出,人才活力不断涌现,成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的强力支撑,不断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实现新跨越、再创新辉煌。